天门市石家河镇(2025年)
石家河镇位于湖北省天门市西北部,距天门城区约16公里,东临九真镇,西连佛子山镇,南接竟陵城区,北靠京山市钱场镇,随岳高速、G240国道贯穿南北,九蒋公路横跨东西。全镇国土面积133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9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5万人。石家河镇是著名的六千年古镇,举世闻名的石家河文化发祥地,这里河湖纵横交错,自然环境优越,素有“荆楚粮仓”“鱼米之乡”的美誉。
【历史沿革】
石家河古为古风国地,春秋为郧国地,战国为楚竟陵邑。清道光元年,属上白湖村上一里,置石家河团。民国27年属天门县第五区,置石河乡(石庙为石东乡,段场为西段乡)。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9月成立石河区人民政府,1950年2月石河区和柳河区合并为天北区,同年九月撤销天北区,恢复石河区,10月改石河区为天门县第八区,1951年6月改为天门县第十一区人民政府。1955年改为石河区公所,辖石河、民主、胜利、坟禁、雷陈、新民6个乡。1958年9月成立石河人民公社,称燎原人民公社,所辖6个乡改为6个大队,村改为中队。1959年2月更名为石河人民公社,1961年4月恢复石河区公所,辖6个小公社,59个大队,586个生产队,1968年成立石河区革命委员会,1975年撤区并社,将石河区分为石河公社和佛子山公社,将各大队改为按村地名称xx村。1978年又合并两公社,成立石河公社管理委员会,1987年更名为石河镇。下辖吴刘、段场、石河三个办事处,35个村民委员会,一个街道办事处,383个村民小组。2014年下辖36个行政村和马溪社区居委会,391个村民小组,13281户,59377人。2016年,更名为石家河镇。2018年,行政区划改革后,全镇辖23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
【石家河文化】
石家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石家河文化的发源地。石家河遗址距今约6000—4000年,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迄今发现的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附属聚落最多的新石器时代大型城址聚落遗址。
新时期时代聚落遗址“中华第一凤、中华第一虎、中华第一酒、中华第一城”的发现,佐证了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同为中华民族文明起源;史前土城遗址肖家屋脊、邓家湾、谭家岭、印信台的考古发现填补了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的空白。以石家河命名的石家河文化代表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亚洲史前文明发展的最高水平,在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人口数据】
全镇总人口55208人,总户数16214户,城镇人口7208人。
【行政区划】
2018年8月,石家河镇进行行政区划改革,调整后辖双咀新村、兴庙村、石家河村、先丰村、石北村、龙岭村、北港湖村、龙嘴村、东吴村、石岭村、李咀村、洪山村、蔡岭村、吴刘村、诸葛村、唐店村、石丰村、土城村、段场村、江店村、周咀村、董巷村、刘方岭村共23个村委会,辖马溪居委会1个。
【经济数据】
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8356万元,限上商贸销售额7494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678万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35亿元,税收收入480万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家,限上商贸企业2家,其中工业进规超额完成1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